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篆刻艺术 > 印坛精英
我的印友查仲林
苏金海

郑州查仲林兄与我同年。仲林长期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我在一所普通中学执教。我们彼此相知、鱼雁往来已有十七、八年,但至今尚未谋面。这大概与我们相同的职业和相近的性格有关。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与性格的限制,近二十年来我的作品虽然每每入选全国性展览,而我却极少外出参加展览的开幕活动。在我的印象中,我只去郑州、杭州、北京参观过“国际书法展览”(1985)、“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展”(1986)、“全国印社篆刻联展”(1990)、“首届流行印风提名奖”(2002)数次全国性展览。在这几次参观活动中我从未见到过仲林的身影。

我对仲林的关注和了解是缘于河南美术出版社创办的《青少年书法》杂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少年书法》是我十分爱读的一本专业杂志。该杂志刊登的印章作品印风正、文字准、内容新,推介的印坛新秀也大多实力雄厚令人信服。据我所知,当时江苏南京地区就有许多篆刻爱好者订阅《青少年书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曾得到过它的引导和帮助。后来我才确切地知道,该刊的篆刻兼职编辑正是印坛名家查仲林。说句实在话,我也得好好感谢仲林。1986年,我的印作参加由开封主办的“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在同年某期《青少年书法》杂志上,我偶然读到了一篇查仲林为该展览篆刻作品所写的评论文章,其中对我的印作也进行了点评且不乏谬奖之词。此后我们便有了书信来往,经常互致问候。他曾数次向我组稿,有时约我写点评文章,有时编发我的作品专题。仲林之所以这样做,我看决不单单是为了友情,而更主要的还是出于他的工作职责和对篆刻事业的传扬。仲林在印坛出道甚早,我与他相比,确实有许多逊色之处。首先是他的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比我多,获奖的级别也比我高(仲林曾获第五届全国书展“全国奖”、“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展”一等奖);他曾两次应邀赴香港和美国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1997年又被中国文联评为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至今获此殊荣的篆刻家仅数人而已)。这些成绩都是我无法企及的。我为仲林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在一次电话中,我曾问过仲林,凭你的创作成就和影响,为何不挪个地方设法调进专业单位?他告诉我,以前他确曾有过数次调动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了,原因是他已经习惯于平静的工作和生活,对那些名利之事始终没有多大的兴趣。在仲林看来,一边教书,一边治印,平时能有几位知心好友谈艺论道也很自在闲适。

仲林去年寄来一册新出版的篆刻作品集,我在闲时经常翻阅赏读。仲林兄在篆刻创作上最突出的优点,我以为是在篆法的表现上具有很强的开掘能力和调控技巧。难怪他的印风一旦形成,便出现众多的追慕者。纵观仲林近十年来的作品,谨守汉法是其主要审美倾向,他的作品并不固定取法某类汉印,而是博采汉印精华,随机应变。从表面上看,或许有人会说查印文字取材单一,篆法雷同,若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查印文字早已不是普通汉印或工具书所载的文字,而是经过作者提炼和优化之后极富个性的文字——纯净自然,浑朴委婉。关于仲林印作的字法特点,李刚田、吉欣璋先生曾有精到的描述:“他的白文印多用汉印字法,横画一般左细右粗,竖画上细下粗,不仅富有轻灵意味,也给字画密集之处的处理提供了方便。印中的某些字有意使其欹侧,为可能出现的走斜字画提供了包容性。汉印文字方正平直,他却最注意对斜线的运用,并在斜线中强调圆柔,与此相应,直线中也寓有曲意。”(《查仲林篆刻作品集·前言》)我要补充说明的是,仲林在文字结构上还喜作上紧下松的安排,务使印文更趋稳健美观。如“问樵闹府”中“樵”字的“木”旁,“姚有毅”中“姚”字的“女”旁等。此外,还有对三点水的处理,也颇有创意。如“气归元海”、“王澄私印”中的“海”、“澄”二字的“水”旁,将“水”旁中竖断开,上端形成三短画向左倾斜,大大增强了字形的动感效果和情趣宣泄。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