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篆刻艺术 > 印学社团
小刀会

小刀会于1991年11月26日在北京成立,并出版第一期会刊,王镛先生题签。

首期作者11人:曾翔、徐海、陈平、李强、蔡大礼、董国强、王红、邹涛、李晖、刘楣洪、杜梦洪。

二期作者9人:刘绍刚、曾翔、徐海、蔡大礼、刘楣洪、李强、李晖、邹涛、董国强。

三期作者9人:刘绍刚、曾翔、徐海、蔡大礼、李强、刘彦湖、李晖、刘楣洪、邹涛。

十周年篆刻展8人:刘绍刚、曾翔、徐海、蔡大礼、李强、刘彦湖、李晖、刘楣洪。

附录:

直说小刀会

   石开

 以“小刀会”命名篆刻组织,这似乎就意味着这个群体非等闲之辈。三个字形象、利索、闪亮,而更重要的是它不似全国百十家同类的组织均以“印社”冠其名,不效先贤故事。艺事贵在和而不同,随着人流走而被人流所淹没,所以丁敬有“离群”之说,离群需要胆识;艺事又贵想象力,有人说想象力是艺事的灵魂,也是艺术家最可宝贵的素质,此说如何且不去管它,我想说小刀会这名字的确有想象力。小刀会的成员大抵是局限于北京的中青年篆刻家,说大抵,是因为该组织也有个别外地人参与,只好彼此谈得来,互相尊重不来事,聚在一起就是会员。据我所知,他们没有组织章程,因此不设会长秘书长什么的,会员聚散时有变动但彼此不张扬,人数大约总在十人左右,说聚会总得有牵头人才行,或是大家轮流做东,外人当然不得而知了。

小刀会的成员中,我认识最早的是刘绍刚,是80年代初期在北京沙滩相见的。他当时跟蒋维崧学印,蒋先生是乔大壮的忠实门生,印风一如乃师,因此绍刚所学基本也是乔大壮的样子。乔派篆刻主张精、雅、巧,特别在字形结构及其配合上以巧字作文章。刘绍刚既承乔派衣钵又治古字之学,于艺事每以学者的眼光去观照,重考据明来历,拘谨多于灵活,我与他交谈过两次,除了彼此客气之外,治艺的观念南辕北辙。多年之后我们又一次晤面,他明确表示越来越不能理解我的印章,而我对他的严谨也报以微笑了。由于刘绍刚出道较早,小刀会其他成员原不敢同辈相视,而绍刚从不以资历自骄,于此可见他的风度与为人。

我认识徐海也已经十年了,相识之初他还在美院读书。他老师王镛私下对我说起他时非常得意,说他悟性极好,灵敏超凡。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一种说法,说聪明人绝大多数不肯下笨功夫,倘若聪明人真下功夫了,那还了得!徐海真聪明,又受到美院的规范调理,功力加才华自然不可平视。徐海篆刻虽然发表不多,但一直受到行家的嘱目,它的特点是结字异常大胆新奇,用刀快狠而无节制,而细微处却机巧暗藏,灵光四射。然而,徐海每每有失度之嫌:结构新奇过度便花哨造作,运刀凶悍过度就容易轻薄小器,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失度,他的篆刻尚不被普遍认同。这些优缺点都很鲜明的作品,却对行家有冲击作用,有些道中高手有意无意间从中受到启发也未可知。我觉得,徐海无需再在技巧上挖空心思,如果能在审美的概念上重新作哲学的思考,应该会有另一番景象。

曾翔是小刀会的中心人物之一,我在未见其人之前就对他的书法作品行过注目礼了。他擅长好几种书体,每种都写得轻松活脱,意气飞扬,尤其碑味的行楷点画精到,文气、静气、灵气三者俱备。有人私下向我介绍,说他没下什么功夫,拈手便有上乘表现,我想证实此言的虚实,于是每逢见到他的作品就仔细拜读,结果发现他案头准备工作是做得粗糙了些,但笔性流畅,细节妥贴,我也只能对上述说法半信半疑了。曾翔的篆刻没有达到书法的水准,但水平仍是十分专业的,不属那些专家玩票的一类。他用刀爽利有节度,结字与章法也老到匀停,就是个人面目不甚明了,也许他对这问题心知肚明,出于藏拙的原因使我们不能读到他大量的作品。

刘彦湖是小刀会中的大秀才,倒不是他有博士的头衔。我读过他写的文章,文意迂回,表述入里,也见过他写的文言小跋,不说很清晰至少他会,如今会运用文言写序跋的真是凤毛麟角,每见有人在自己作品上作文言叙事,不是废话连篇用字失当,就是狗屁不通难以卒读。我总觉得艺事当以文为先,文思对头才有路。彦湖有这个基础,出手便不凡。他的字极有才子气,随意挥运,气度娴雅,是真潇洒。彦湖篆刻学齐白石,又接受篆刻家林健的结字特点,并用双刀刻。近年来以抽象构成模式来重组篆文,使篆刻真正得以变形,这种将西式现代的观念引入传统艺术的做法,肯定要遭到多方的抵制与攻击,他的成功有待在改造的同时怎样去亲和与妥协,否则其归宿就可能是自生自灭的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黑龙江的李强在北京屈指已有十二个年头,一般说成家立业在家乡易在外地难,而他却在京城购屋成家,而且近年来创作水平突飞猛进,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李强是属于对造型敏感、有艺术感觉的一类人,感觉是个怪物,它不仅对外面世界,有时也会感觉到自身的才华,有了这感觉未必是好事,因为它会支撑懒惰、自信和傲慢。奇怪的是,李强偏没有这些毛病,他勤奋好学也能自省,所以长进神速。李强与他的书法一样有股天真浪漫的气息扑面而来,学齐白石而不染齐派的习气,这大概是我见到的极少有的个例;当然,李强还要努力,还要强化自己的语言,还要加强造字能力,还要成熟。

小刀会还有几位成员我与他们平时交往不深,但他们的篆刻作品因为自身的不俗给我印象深刻。蔡大礼很有造型能力,他对篆文的异体结构特别敏感,所以变化起来左右逢源;同时他对章法也有会心的讲究,只是偶尔用心过了头会产生图案的意味,图案的意味虽不是很不好,但会与上海徐正廉相撞车,使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蔡大礼的魏书边款刻得含蓄生动、古意十足,是很值得细读的。

刘楣洪前几年的印章我读过,印象是比较严谨精巧,古玺一路的小印刻得象模象样,近年他用功在汉官印,能得汉人浑厚气象,又常用齐白石式的大冲刀刻大印,做到外张气势,内含筋骨。刘楣洪在小刀会中属于比较规矩的。我有时想,人生很长,艺术风格也应该似人生一样有波浪起伏,楣洪目前正平缓下水,日后高兴了到浪尖玩玩,会显得优游自在也很自然,如果一下就惊涛骇浪,日后平缓了不就显得没劲?

小刀会最年轻的李晖其艺术形象最为“生猛”,这同他文质的外表、沉默的性格反差强烈。大约十年前,我初读李晖的印章着实被惊吓了一下,其大刀阔斧、勇力无边的印面效果很有视觉冲击力。虽然论手段不过是在疏密、曲直、粗细对比上做足文章,但他把握整体的能力使人惊叹不已。当然,其薄弱处在于细处的精密与局部的稳当略显不足够。

当我这篇小文行将完稿时,听说小刀会近期要举办一个小展览,并要求会员全部以新作参展。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我都三年不见这些印友的新作了,届时不知他们是否会让我重现当初看李晖的感觉,好好地吓一跳。”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