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如沐春风
□ 卢林

提到鼓励后学,我深有感触。我受哲成老师启蒙学习书法,但初学阶段心蒙手拙,愧受师恩。由省书协送展的全国展览总是屡屡落选。每次去省书协取作品时,总是能不期而遇地见到宋老师鼓励的目光,时间长了,这种鼓励的目光渐渐地溶化了那种刻意强为的浮躁心态,也渐渐地在内心深处生出一种不宠不惊的禅意来。文心如水,越冻越硬,一旦遇到些许温暖,便释然溶化了。这大概就是沐了春风吧?写到此,不禁也想随声一呼“宋大姐”,但师道即天道,还是叫“宋师姑”吧。

欣赏宋师姑的书法作品,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感受,我觉得那就是“茶”:不象酒那样浓烈醉人,也不是水那样淡然无味,更不是饮料那样香精香料添加的不亦乐乎。宋师姑的书法象茶一样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回味无穷。而且是绿茶,初看似无色,初品似无香,但能沁人肺腑,能醒人耳目。可谓:一杯在手,唇齿留香。

翻开《宋慧莹书法》的折子,一种清风扑面,花雨弥空的气息阵阵袭来。在文字的线条间流淌着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欣喜,一种快适,一种由真心真意而带来的真趣,完全是天性使然。就象人迹罕至的山野鲜花,本不刻意去挠首弄姿地图人欣赏,而是静静的自我绽放,你看也好,不看也罢,你欣赏也好,不欣赏也罢,就这样“无意苦争春”地开放着。

我写字一直“作”气太重。近来由于工作关系,与师姑往来频繁。一日下午,在宋老师办公室看她写字,写的是《般若婆罗密多心经》小楷。在写的过程中,来客不断,电话频频,数次打断书写。但见宋老师,处乱不慌,边写字边对来客说:“等一下我把这行写完的,啊!”。我这时脑海浮现出齐白石大师“笔如农器忙”的话,在旁插话:“等宋老师把这条垄铲完的,啊!”来客一笑。

我感觉宋老师已经把写字就象做为呼吸一样,自自然然,行云流水,从容不迫,人书一体。我回家也想象着模仿着宋老师那样的一种心态来写字,自我感觉顺畅不少,心中壁垒一空。顿时理解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看来真是“境由心生”啊!这大概又是沐了春风吧!

书法都说学习魏晋“二王”,但魏晋时代的风度和魏晋人的心态能学得了吗?就拿王羲之来说,出身豪门,官居右军,位重调雅,并不是靠书法来眩耀自己,也不靠书法来给自己增加什么利益。仅仅就是因为与其上司王述“情好不协”,性情不能受到压抑,便辞官回家。晚年则“修治桑界……以如目前。”何等的洒脱!正因为有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的思想基础,才写出了千古一贴的《兰亭序》。在现代高科技的时代,能把《兰亭序》等古人墨迹碑贴印得纤毫不失,以供我们临习,但传统中的人格精神也能复印下来吗?

看来,写好书法固然难,养性修德则更难。书法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可以靠勤奋去弥补,但“做人”上出了问题,恐怕“再回头是百年人”了!清人王西庄为人作序云:“所谓诗人者,非必其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口咬文嚼字,连篇累牍,乃非诗人矣。”(见袁枚《随园诗话》)

有人说:书法的问题不是怎么写字的问题,书法问题是为什么要写字的问题。我说:书法的问题是什么人写字的问题。鲁迅先生说过:“从泉眼里流出的总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总是血。”书法是人写的,是什么样的去书写才是根本的问题。有次电视新闻,说美国训练大猩猩作画,大猩猩拿一支毛笔,沾着墨,好象是在中国的宣纸上乱涂一气。电视镜头一拉特写:满纸涂鸭,一塌糊涂。美国人在旁还连连“OK”。这不是对我们的某些所谓现代书法的莫大讽刺吗?

唐刘禹锡有诗云:“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正由于有了人类,艺术、书法乃至于由此而产生的美才有意义。反过来说,正因为有了艺术、书法乃至于由此产生的美,我们才觉得人生美好而不寂寞。

我今生有幸,能追随哲成老师学习书法,从而结识了宋师姑,并有幸能“沐”此“春风”。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