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代书法 > 五代两宋书法
周越

周越,字子发,一字清臣,北宋邹平(今属山东)人。生卒年月不详。兄周起,宋真宗时官礼部侍郎枢密副史,《宋史》有传,《邹平旧志》载其生平事迹甚详,生于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卒于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故推究周越生年当在公元970年之后。据泰安市博物馆收藏的《种放会真诗题后三十二则》残碑载,内有周越于宋钦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四月二十七日的题跋。自此可断定,周越当卒于公元1046年之后,享年约七十左右。考《宋史·周起传》、《续资治通鉴长编》、朱长文《墨池编》等史籍,知周越曾任国子监博士,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升教授书法的教官膳部员外郎知国子监书学。

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前曾任三门(即皇家臬门、应门、路门)发运判官,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改任吏部司勋员外郎出知怀州,后知台州;累官至主客郎五品禄而卒。周越一生皆任小官,然而其书法艺术又得益于此,因此,其门下联出了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位中国书画史上的扛鼎大家。黄庭坚曾自豪地说:“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

米芾也在其自述中说:“余年十岁写碑版,学周越;苏子美礼;自作一家。”章惇介绍蔡襄书艺时说:“君谟(蔡襄字)少年时,乃师周越。”苏东坡曾颂扬周越的书艺说:“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可见周越的书法艺术在北宋书坛的影响巨大。宋初书法基本上是承袭唐五代书风,因循无创新,其兴盛期是在宋神宗时的苏东坡、黄山谷、米襄阳、蔡君谟四家名世后。

这个阶段周越便起着承上启下与嬗变转递的作用。因此说,周越是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断层的重建者。周越的字,真、草、行、隶均落笔刚劲,婉隽神韵,字字不妄书;切中规范。尤其草书最佳,学养博厚,最具法度。

黄山谷评曰:“下笔沉着,是古人法。”王安石不轻易称许他人,但对周越书法却大为赞誉:“惠周公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为此,宋徽宗命内府编《宣和书谱》时,把周越的真行列入妙品,草书列入能品。成为后世书家的典范,故明代才子解缙高度评价说:“宋兴,李西台建中,周膳部越皆知名家。”纵观周越书法,集古人书艺,学变得法,于老辣娴熟中见恣肆,但于妙品尚嫌不足,后人多讥其俗有匠气。其实,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论,周越的“精能之至”,恰奠定了苏、黄、米、蔡诸人之“欲造疏淡”的嬗变基础,其承前启后之作用显而易见。由于周越“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才会有其高足米襄阳“集古字”书艺的出现;由于周越“博学有法度”,尤其是对唐人书艺的领会与传承,至后人对唐代书法有了更深刻独到的感悟。

他还将唐代宗的书法家段季展被湮灭的书体介绍出来。大历间书重修《禹庙碑》,由周越撰京师,该碑字体运笔流畅,笔势隽拔,为时称誉。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就借鉴其“八面出锋”、“转折瞻美”的笔法,形成了其“沈著飞翥”的书风。还因了周越书风“如俊士半酣,容仪纵肆”,而启悟后人在“精能之至”与“欲造疏淡”之间,寻觅到“以意为法,法不伤意”,“道法自然”的突破口。

可以说,没有周越这种由唐入宋的书法创新与实践,更不会有苏、黄、米、蔡四大家。周越的书法艺术的历史价值,恰在于斯。周越不仅是书法艺术家、书法教育家,还是书法理论家,他总结自己一生的书法经验与实践,又集古今人书,与兄撰著了《书苑》一书,可惜原著已散轶,目前得以见到的仅《说乳》一卷,尚有十三则片断文字,得观窥其全貌。

不过,从历代文人书家的大量引文中,仍可辑录大批资料,亦能勾勒出其原著《书苑》是一部内容丰富,理论精邃的论著。其中包括历代书家简介与品评,古代碑帖的研究及论述等。因是,《书苑》当是广泛吸收发展前人书法理论的综合性、资料性、工具性著作,是对宋以前书法历史、书法传统与书法艺术发展所作的总结。周越虽以书法艺术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为世人怀念,但由于历史及人为等各种因素,他的声誉远不及其黄、米、蔡诸门人。因是,他的作品也鲜于传世。

据专家学者评鉴,目前尚有墨迹一件、碑拓六件存世。其墨迹为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凡行十二,小楷,一百零二字:“王著初为隆平主簿。太宗皇帝时,著因进书,召转光禄寺丞侍书,锡以章绶;仍供职馆殿。太宗工书,草、行、飞白神踪冠世,天格自高,非臣下所可伦拟。而著书虽丰妍熟,终较疏慢。及是御前,莫遑下笔。著本临学右军行法,尔后浸成院体。今之书诏,盖著之源流。臣越题。”该墨迹现为台湾学者李敖先生收藏。周越墨迹于清末自内府流入民间,后为李购得。李著有研究论文《中国艺术史一个断层的重建——周越墨迹研究》。

作品欣赏:跋王著草书《千字文》 怀素律公帖跋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