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历代书法理论
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

夫书一技耳,古者与射、御并。故三代、先秦不计夫工拙而不以为学,是以无书法之说焉。自包羲氏画八卦,造书契,皇颉制字,取天地法象之端,人物器皿之状,鸟兽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烟云雨露之态而为之,初无工拙之意于其间也。

世变日下,渐趋简易,故变古文为篆,又变大篆为小篆,又变小篆为隶,为楷,为八分,为行,为草,为真行,为行草,为章草,为正草,废刀用笔,废竹用帛,废帛用纸,皆与世变而下也。道不足则技,始以书为工,始寓性情、襟度、风格其中而见其为人,专门名家,始有书学矣。

故古之篆法之存者,惟见秦丞相斯。斯,刻薄寡恩人也,故其书如屈铁琢玉,瘦劲无情,其法精尽,后世不可及。汉之隶法,蔡中郎不可得而见矣,存者惟魏太傅繇。繇,沈鸷威重人也,故其书劲利方重,如画剑累鼎,斩绝深险,又变而为楷,后世亦不可及。楷草之法,晋人所尚,然至右军将军羲之,则造其极。羲之正直,有识鉴,风度高远,观其遗殷浩及道子诸人书,不附桓温,自放山水间,与物无竞,江左高人胜士,鲜能及之,故其书法韵胜遒婉,出奇入神,不失其正,高风绝迹,邈不可及,为古今第一。其后颜鲁公以忠义大节,极古今之正,援篆入楷;苏东坡以雄文大笔极古今之变,以楷用隶,于是书法备极无馀蕴矣。盖皆以人品为本,其书法即其心法也。故柳公权谓“心正则笔正”,虽一时讽谏,亦书法之本也。苟其人品凡下,颇僻侧媚,纵其书工其中,心蕴蓄者亦不能掩,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也。若二王、颜、坡之忠正高古,纵其书不工,亦无凡下之笔矣,况于工乎?先叔祖谓:“二王,书之经也;颜、坡,书之传也。其馀则诸子百家耳。”

故今之为书也,必先熟读六经,知道之所在。尚友论世,学古之人,其问学,其志节,其行义,其功烈,有诸其中矣,而后为秦篆、汉隶,玩味大篆及古文,以求皇颉本意。立笔创法,脱去凡俗,然后熟临二王正书,熟则笔意自肆,变态自出,可临真行;又熟,则渐放笔,可临行草;收其放笔,以草为楷,以求正笔,可临章草;超凡入圣,尽弃畦町,飞动鼓舞,不知其所以然,然后临其正草。如是者有年,始可于颜求其正笔,于坡求其奇笔,以正为奇,以奇为正,出入二王之间,复汉隶、秦篆、皇颉之初,书法始备矣。

然犹学之于人,非自得之于己也。必观夫天地法象之端,人物器皿之状,鸟兽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烟云雨露之态,求制作之所以然,则知书法之自然,犹之于外,非自得之于内也。必精穷天下之理,锻炼天下之事,纷拂天下之变,客气妄虑,扑灭消弛,澹然无欲,翛然无为,心手相忘,纵意所如,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悠然而化,然后技入于道。凡有所书,神妙不测,尽为自然造化,不复有笔墨,神在意存而已。则自高古闲暇,恣睢徜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刚而不亢,柔而不恶,端庄而不滞,妥娜而不欹,易而不俗,难而不生,轻而不浮,重而不浊,拙而不恶,巧而不烦,挥洒而不狂,顿掷而不妄,夭矫而不怪,窅眇而不僻,质朴而不野,简约而不阙,增羡而不多,舒而不缓,疾而不速,沈著痛快,圆熟混成,万象生笔端,一画立太极,太虚之云也,大江之波也,悠悠然而来,浩浩然而逝,邈然无我于其间,然后为得已。虽云一技,而可以名家也。诸君欲为之者,试以吾言求之。经再拜。

【回到首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