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苑谈艺 > 热点追踪

冷眼看硬坛之二——名人vs名家vs名流

● 祁斌

——又读阿唯《批评观感——由许、王之辩说到当代书法批评的几个问题》,忆及许伟东的《启功书法的观念局限》与王强的《批评的胆与识》,既然牵扯到曾经深刻关心《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的启功先生,又想罗唆几句了。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启功老人无意留名,留的却是个大名。

名人,有名的人。

名家,有名的人并且有建树者。

名流,有名的人并且人品入流者。

想成为名人很容易,费点时间,将3.14定律背到个百位以上,或是骑着自行车从上海转到西藏,这么一宣传,就成了名人了。想更快,晚上找个黑暗的地方,做件强奸的勾当,瞬间就成了名人;如能坚持不要脸一连做几天,必定能上媒体的头版,便是大名人了。。

名家便有难度,多多少少名家中包含了一种文化氛围。古代有个百家争鸣,这些“家”,必定都是在文学艺术范围内有所研究的有所建树的。一个守了半辈子贫穷的农民,在一夜之间身家百万了,一般只能是个名人,不会是名家。但如果这个农民在种地的同时,悄悄地进行文学研究,突然文学理论横空出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同时他的一本书就能发行个几百万,邀请他的讲座众多,这个农民便是名家了。

书法盛行的今天,名家辈出。这是当今审美的缺乏和“家”的定位降低所造成的。古代的名家,大都首先是个“名流”。王羲之,风流倜傥,家室渊源,既是名人也是名家又是名流,只不过当时没有名流这种说法。苏东坡,大江东去,依杖听潮,无论身处浮萍还是身处显赫,都是值得敬仰的名流。至于秦桧,还有蔡京,从写文章到书法水平都是极高的,但是差一点编不进书法史,最多只是个害人的“名人”,“名家”的称呼都不能得到认可,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人品不入流。

普通的人可以成为名人,可以成为名家,也可以成为名流。

陶渊明,即使闲居原野种菜种粮,写几首种菊的小诗,仍是名流。因为他诗文的造诣显示了他名流的心胸。

大丈夫亦有轰轰烈烈者,像项羽,即使败了死了,仍然在千百年中保留着贵族和名流形象。之所以败给刘邦,就是因为项羽太把自己当名流,他的对手却偏偏是个不入流的名流。对付不入流的人,是没有办法按照规则出牌的,因为项羽不会用也不屑于用阴险的招数。

反之,梁山上的吴用,纵然身居要职,并且有一帮子弟兄支持吆喝,却成不了名流,因为他的计谋大都是阴险的卑鄙的勾当。

李自成更是好例子,本来功成名就,可就是放不下红粉而丢掉了大好江山,即使到了看到胜利的一刹那,土匪的秉性仍是容易暴露出来,即使占据了京城,却强抢强占,打家劫舍,做的是不入流的事情,自然也就被“名流”永远拒之门外。

百年之后也是身居京城的启功,住得是巴掌之居,越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越是声名显赫,因为无论从学问到人品,还有宽厚待人宽厚待世的宽广心胸,他都是一流的名流。

书坛还有个刘炳森现象。可能是因为他的有钱他的高价位的书法他的深厚功力的隶书(虽然有点俗),引起了众多人的诋毁。可是即使离开了人间,刘炳森仍是个名流形象。他的曾经的身份,他的对希望工程无畏赞助,还有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不耻的事情,当今的所谓书家们不知道几个能做得出。

硬坛有的是名人(好人坏人都可以是名人)。硬坛缺少的是名家(真正的有技术和理论水平的名家,好在并不是没有)。硬坛罕见的是名流(名流不一定非得是书法水平很高的书法家)。

书法水平不高,不要紧,只要心胸好,只要能做些更有意义的社会性工作。中国的教育仍需大量的普及和提高,中国的艺术仍需广泛的推广和坚持,这些事情,一定比自私的心理膨胀更有意义,毕竟,教育家的稀有和对后世的功德,造成了教育家才必定是真正的名流。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必须真正有益于教育的发展,自己贫穷,世人得益,这就是教育家远远胜于书法家的本质所在。

这也是我非常尊重在学校的和非学校而自己坚持搞书法培训的所有第一线书法教师的原因,因为所有的书法教师点滴积累,才会使书法得以传承,才会使硬坛在普及中得到发展和升华。而一心向学、泽被后世的坚持做法,也必定树立自己的名流人生!

承蒙各地朋友关爱,安慰在下的电话和短信潺潺涌来,在下真的很感激。限于时间,一并回复:事有高下之分,力有强弱之限,人有善恶之态。某真不才,不值得朋友们浪费心情如此关心爱护。还是姚先生说得好,对于不屑的事情只能不屑对待,我们的任务就是编好杂志,尽量搞好一些有益的活动,尽量别让大多数读者和硬坛伤心!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