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冷静之后的思索——谈中钢大赛品评的科学化
● 郝世檀

从网上,早就感到人们对“‘魅力南浔杯'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极大关注——热到火爆程度,一天点击率达万次以上,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06年12月所载,仍可感到余热仍是那样的火热,齐玉新呐喊着“让展览来得更猛烈些吧!”一些参赛者怒了,奋起抨之;评委们也有的坐卧不安,当然冷静地细细地道出原委也是不少;观者仍就拭目以待——中钢大赛将如何进行下去、命运如何?对中钢大赛的热度非是坏事,但总是头脑发热,也便不是好事,热后需要的是冷静思考。大家对中钢大赛的热烈的争论,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衰一是。说穿了这是一个硬笔书法大赛机制的问题,它是保证大赛“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和条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实际的必须面对的理论问题。中国书协在这方面作过有益的探索和试验,恐怕在硬笔书法大赛仍属空白。甚至尚未引起是够重视。 www.yingbishufa.com

书法大赛的评比,说穿了是对书法作品的品评。古人常把“功夫、天然”作为品评的条件,谓之参数,且分成“神、妙、能”之品,或分为“社、妙、高、精、逸、能”六品。笔者曾在这方面作出长时间探索,《书法》杂志曾登过拙文《由书法大赛‘硬伤'说起——兼谈书法家作品品评的科学化》(2005年9期),经冷静思索,加之看了有关资料,我看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品评,应该有三大参数:“关注度”、“公正度”、“准确度”。

首先,说说“关注度”。一个大赛的“关注度”小,即“参与人”少,大赛总体水平不会高,精品与难以精。故而,大家庭关注、参与大赛,且想得到高奖, 是“关注度”高的表现,是大赛成功的表现,大赛组织最应该偷着乐。有意见交叉,才能热、才能火、作品水平才会高。从这点来说,应该感谢网络,是网络提供了一个“关注度”展示会的平台,简单说人人都有说话的地方,是件好事。但是“热”过了头,“好事就会变成坏事”。作为参赛选手,参加前应是“热情似火”,看结果应是“冷眼问世界”。因为艺术,不是田径比赛,参数较少或唯一,出现“误读”(自己误读或评委误读)在所难免。如书史上,唐太宗把王羲之推至书法之欺,当然书史也认同,而唐韩愈却认为是“趁姿媚”的“俗书”但是“金子”总要闪光的。一次落马,甚至多次落马,正是书法大赛参与者的“财富”。作为硬笔书家或想成为硬笔书家的同仁,应该有这样胸怀,“勿躁稍安”是也。由“爱之深”变为“恨之切”可以理解,但仅于此,不容易和“硬笔书法”打“离婚”了,但应由“恨之切”转化为“爱愈深”,这样才能对“硬笔书法”终生爱下去,硬笔书法才可繁荣下去,总之对硬书大赛的“热、怒、衷、乐、恨、怨”等等,是正常的存在,但存在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尽管是“有理由”的,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的心志调节。

其次,说说大赛的“公正度”。这是保证对大赛作品不误读的重要、核心参数。仅有投票,没有统一标准,这是“民主集中制”选人的方法,当然选人也要有重要条件,参数较多、而且情感等等。因素权重系数也不小。然而,选作品,是靠作品说话,参数要明晰,尽量要少、要易于掌握,防止仁智自见,做到公平合理。

中国书协张旭光副秘书长拿出一个“到位、味道”两条标准,是个大胆有益探索,使书法大赛毕竟有了标准。依我看,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系统、科学,尽而提高其“公正度”。它应该包括“定档参数系统”和“降档参数系统”。

“定档参数系统”有三个参数,一是“到位”,二是“有意味”,三是“有个性或创新”。

一、首先,“到位”就是指书法家传统技法到位,如提按顿挫,是内敛还是外拓,结体的平正与险绝,总之要看结体、用笔有无阴阳之变且是否贯通(粗细、虚实、正邪、疏密、断连,……)等。还要看取法何宗,杂以何法,是否创有新法等等。

二、其次,“有意味”。书法家是的意味的艺术形式(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意就是抽象美,味就是形象美,这一条实际上说的是书法的审美。书法的审美取向应是多元的,按我国传统哲学观点:道家思想书法强调,返朴归真的自然的“骨感”美,也为力美,“书贵瘦硬招通神”便是其中一倡,当然更多的是“碑味”;而儒家思想书法,系指出承二王一路,谓之“帖味”,倡之恬谈、韵雅、中和之气;佛家思想书法,有人称之为“禅家书法家”,追求的是“静、空、虚、灵”等,大抵是以黄山谷、董其昌为代表,事实上佛家思想书法已融入“帖味”书法,因黄、董书法明显度“帖学”范畴。除了“帖味”“碑味”书法外:硬笔书法家还应加上“流畅味”。原因是硬笔书法首先是时代感大众的。流畅感是现代快节奏的美感,这更符合时代精神。实用美,也是一种美,而且是雅俗共赏,更能刺激大众文化书法的热情,一些成人或少儿书法作品落选很大原因就是由于此。当然 ,仍要选精品,但档次不要高,高了就会误导书法;但不能少,少了就要伤了一些硬笔人和小学生的心。还是要兼顾书法艺术和书法现状,这样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大赛前行。这就是硬笔书法的国情。由上观之,硬笔书法仅追求“硬味”是审美一元,应是“三味书屋”,才符合书法是“心学”的传统(康有为说:“书,心学也”)书法方能繁荣,亦不能于人一面,且显瘦小无营养,缺乏精、气、神。因为一位哲人说过,“设框”就会使事物处在一种“高危状态”。

第三,“有个性或创新”。原则上书法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就是创新。如从书法审美、技法、用纸、用墨、用笔、样式、装帖等,都须鼓励创新。沈鹏先生说:书法要“继承传统、鼓励创新、形式多样”,可谓一言中的。但结合中国硬笔书法现象,“创新”是高了点,难了点,因之以提倡书法“张扬个性”为主,鼓励“创新”为辅,尤显必要。但这不是反对全新,谓之“鼓励创新“就是同等条件下,要高看一眼,这样硬笔书法家才能迈出时代的新步伐。

上面是对书法作品品评的“定档”系统,但有些作品不存在“瑕疵”,有“瑕疵”就要“降档”,这是比赛通行“惯例”,硬笔书法也不能例外。如中国书协对大赛作品中的“通假字”、“书法常用字”予以宽容,迈出可惜一步。但错字仍归“硬伤”一列。即使学问再高再大,也是难免之事,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繁简(右近代为“简体字”,新中国公布的才是“简化字”)混杂、破体、假借、错字仍达五处之多,其中把“映然自是”错写成“映然自定”,《中国书画报》为此争辩了近十期,可见书界对此十分重视。然而按照现在书法大赛标准,一枪的“毙”之,那岂不是中国书法“头号冤案”。故而祁斌编辑《‘丙戍'的烦恼》一文,实在是当前书界把“书法”误归为“书写”范畴而别起的。中国书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从书法艺术本体入手,来品评书法啦!当然,这不是说“错字”没关系,可累计1%以内不去分降档,但关键字除外。亦可1%-2%降—档,2%-3%降二档,3%以上除局。对繁简混杂,可不叫真,《兰亭》可以,为啥我们不行。

这样就十分有必要拿出一个品评书法作品的参数系统——“量表”并事先公布。以便地硬书法大赛科学化,提高其“公正度”。

三、最后说说对大赛作品品评的“准确度”。这里说的“准确度”,并非是“定量研究”式的精确,而“定性研究”式的准确,既是一个这间内相对的正确。“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便是书法求不得绝对“公平”,然而“文也有状元,武也有探花”,这就是相对公平。因为世界上是不存在“绝对”,只存在“相对”。重要的是要把“心”放正,把握品评作品标准,在实施过程同步中能够把标准落实到位,以保证大赛的“准确度”。

每个评委可有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但评价审美多元化的广度都应该一致认同的;每个评委的技法水平和风格所以各自不同,但鉴别技法的高低都不会因为风格不同而被异化,尽管每位评委文化档次不同,评价文化内涵的标准都应该一致的。

为了使评委做到审美、技法、个性或创新标准统一,就要事先学习大赛作品品评的“量表”,以便防止由于评委各自的取向不同,而形成的某种取向多的占便宜。这样便由“民主集中制”的品评作品的方式,变为“科学集中制”。

大赛还应设监审组,若发现有漏评、错评的作品,可让评委重新科学品评,尤其是等级奖。

大赛还可设文化把关组,请国学明家、理论专家把住大赛文化关。中国书协二届兰亭就是这样做的,谓之“学术登名”。这冒专家负责文字把关,叫不准的拿字典查对,本着在文字面前人人平等,也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更不是权威说了算。当然是针对高奖级的或有争议的作品进行的,否则工作量太大,根本不能操作。这样,就可以保证需要获高奖作品的文化内涵不能出现纰漏。

为了鼓励、引导硬笔书法家提高文化品位,要鼓励自创诗词和其它文字内容,有的可能水平低点,但只要有了开头,大概事情也就好办了。这一点也可以由文化把关组加以鉴别。

十届中钢大赛已经过去了,似乎“不太平”的热浪正在消退,然而硬笔书法前进脚步不会停歇,以后中钢大赛还要进行,而且期盼愈来愈好。这样,大赛的科学化、艺术化必然刻不容缓地摆到议事日程。说得通俗点,大赛犹如游戏,游戏没有一个人人遵守的规则,包括组织者、评委、参赛者,它能皆大顺利!?尽管十届中钢大赛出发点是“公平”的,评选也较为“公正”,效果也较为“理想”(仔细一想确实是如此),但这一切都是因为组织者、评委素质较高所致;当然也存在一些错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若仅停留于此,评委水平再高也不可避免出现问题,这都是没有明确的大赛评审机制而引发的,要怪就怪这个“量表”没有明确地拿出来,缺乏品评作品的科学精神。我想这也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我们科学面对,改进工作,借用姚建杭行一句话,“中国硬笔书坛前进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雄健!”www.yingbishufa.com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