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曾如影《硬坛网络对话》系列之五

硬笔书法“艺术”谈

———与郑可春网络对话

人物:曾如影VS郑可春
时间:2006年3月29日22:00—30日01:00
渠道:网络QQ

曾如影:又名阿明,文林,别署明轩,玩墨斋主。广东雷州北和人。岭南风书艺探索组成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获94国际硬笔书法家精品展银奖,96“创新杯”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小品邀请赛二等奖97第二届“神内杯”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铜奖。99爱我中华弘扬国粹书法艺术大展一等奖,99第三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三等奖。2000“西部大开发杯”中国硬笔书法家精品展三等奖,首届“武陵杯”中国硬笔书法擂台赛铜奖。

郑可春: 男,1971年生,别署阿春、墨轩。作品、文章发表于《书法报》、《钢笔书法报》、《中国钢笔书法》、《中国硬笔书法》、《青少年书法》等;作品获首届绿天杯中国硬笔书艺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等;入展第二届中日硬笔书法精品联展等。论文获第四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三等奖、首届书法报硬笔书法赛二等奖等。现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



对话:


曾如影
你怎么搞成妹妹头像,我还以为是哪儿飞来的美女。

郑可春
呵呵,专门吸引人的,也是“流行书风”嘛。颜色也是书法的语言呵,不会吓着吧。

曾如影
文华杯就要出结果了,参加了吗?

郑可春
没有啊,老三等。

曾如影
我以前参赛也是老三等。

郑可春
我俩有共同点啊。

曾如影
是的,老三等,这是咱们创作不是特别尖,还有一点就是创作取向不合评委口味。你的文笔很厉害了,学习了。

郑可春
兄夸奖了,作文写的不好。文华杯评比尺度更侧重于写字水平而不是书法水平。

曾如影
偏向实用性,侧重于培养基层人群,相对艺术化点的创作就投老柳这边的比赛吧,思想上开放点,硬坛思考的人太少了。所以说,写手们就得多点鼓动一下。虽然我现在搞的几个对话稿有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唱反调,其实更多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课题。

郑可春
网络对话搞的好,让硬坛好好的反思,是该反思的时候了。

曾如影
没思考就没进步。邹慕白先生对硬笔发展的作用也非常大,这也是他成功之处啊。

郑可春
当然啊,包括我在内收益不浅啦。

曾如影
老邹成功之处,让更多的人得益,自己除了得虚名外更多是得经济利益。还没得骂名,这点最厉害了。

郑可春
虽然他的比赛基本上一个人说了算,但基本上还算可以。

曾如影
沙场点兵,每届点了很多兵将啊。把大赛的得奖名额扩大,让更多的人得益啊。这也是刺激基层作者积极性的一种有效作法。文华杯赛事等级奖里就没有特别差的作品出现过。赛事创作主流四平马正了些。

郑可春
硬笔在这个徘徊时期,你怎么还回来呢?

曾如影
还是舍不下曾经的这份爱好吧,重拾信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也打算重点来学习毛笔书法,写毛笔的感觉特别爽。

郑可春
用毛笔书法的营养再来滋润硬笔。

曾如影
毛笔的深度厚。

郑可春
大家都是这样说,看来毛笔真的好吸引人啊。

曾如影
写硬笔容易找到自信心,起点低。

郑可春
是走向书法艺术的桥梁。

曾如影
是的。是桥梁是过渡。

郑可春
那么硬笔就真的没有专门的艺术吗?难怪好多都转毛笔啦,比如老齐。

曾如影
也不是没有,比较难点。或许把你重点移到毛笔后,再回头来研究硬笔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郑可春
回来后感觉艺术性更为得心应手。

曾如影
怎么说硬笔都亚于毛笔一点。但是从硬笔实用性的这方面来说,可开发的空间特别大。

郑可春
其实当真正的硬笔书法家也很难啦。

曾如影
当硬笔书法家难于毛笔书法家,这个硬笔场子小了点。相对来说,提高到书法创作这个层次,硬笔艺术性开发的空间小于实用性的空间。

郑可春
你看当下能有几个算是真正的硬笔书法家,我看少的可怜。

曾如影
其实真正玩得好的硬笔书法家,都是毛笔方面特别厉害的几个人 。所以说玩硬笔书法到一定层次后就得兼习毛笔书法了,反过来丰富硬笔书法创作内涵。。

郑可春
干脆就用毛笔来表现艺术性,硬笔表现实用性。

曾如影
这我不赞成。既当书法来搞就得考虑艺术性。

郑可春
我们这般的老实人,为硬笔整天呐喊,人家还觉得你肤浅。

曾如影
咱等得真心面对硬笔。

郑可春
需要这样的人。硬笔理论不是匮乏,而是因为没有创作实践作为母体。

曾如影
搞创作的不搞理论,搞理论的不搞创作。断层。

郑可春
当下硬坛几乎没有几件精品。

曾如影
没实践哪来理论。

郑可春
是的。

曾如影
没精品作品也没精品人才。同样毛笔书坛也在呼唤精品意识,这也体现我咱硬笔人的一种求进欲望。

郑可春
王正良可以算一个,谢非墨将就着。

曾如影
少精品的原因是什么?是人的因素?还是工具的因素?

郑可春
主要是人的原因。

曾如影
你认为硬笔创作应该趋向艺术化还是实用化?

郑可春
该是重视艺术性的时候了,要不然人家更瞧不起硬笔。

曾如影
由于工具的限制,硬笔书法要艺术化的话,怎样来突破?

郑可春
注意取法,寻找适合于硬笔艺术化的碑帖,比如碑帖兼习融会贯通,注意学习毛笔,传统中的适合因子,同时注意汲取近二十年硬笔书法的营养和精神。

曾如影
我也赞成硬笔书法艺术化,但是工具就是致命弱点。我觉得硬笔工具的开发上也是一个突破口,诸如用甘蔗皮等可以含水量大的工具来创作,也是可以强调艺术化的。最重要得是人的因素要有思想观念上艺术化。你赞成硬笔书法创作工艺化吗?工艺化的利弊?

郑可春
目前市场上硬笔工具的革新很多,基本上使用了有优点,但更多的是缺点还是普通钢笔好些。我绝对反对硬笔书法创作工艺化,那不是艺术创作是加工。

曾如影
我不赞成这点,想艺术化的话,工具也是得改革的,如果墨色不丰富,艺术性会打折扣的。普通钢笔线条的粗细和轻重都难有表现,黑色变化更无从谈起。没能体现墨韵的作品,层次不高。你怎么看待象彭洪顺这样既有功力,更具工艺化的硬笔作品?

郑可春
如果有利的话是在表面上能吸引人的眼球,但当我们让眼球停留的时间长久的话,可就没戏唱了。彭洪顺的功力应该说是可以的。他在硬笔书法艺术化出路不明显的情况下,选择重复经典是对的,但这样的路不宜太长,太长就失去自我和找不到自我了,他需要突破。墨韵大多在毛笔作品里来体现,如果要体现,就干脆用毛笔吧。

曾如影
硬笔也可以表现出墨韵来,这就要开发工具啊。彭洪顺在八届中钢大赛的成功最主要得力于硬笔书法工艺化。

郑可春
我也是这样认为。他让硬笔人为之眼前一亮,再看看字也还行。目前的王者笔还可以,但转折处太硬。

曾如影
工艺化的作品如三秒钟热恋。

郑可春
是的,艺术品是要慢慢品味的,不是三秒钟的热度。

曾如影
硬笔书法创作艺术化前景乐观吗?

郑可春
需要很大一段时间的努力,最近涌现了一些新人,很有希望。

曾如影
你认为现在的硬坛,谁是艺术化的创作作者?

郑可春
主要是尚意一路的代表,年轻中比如舍无、瑞成、阿中等。

曾如影
这些作者能否主导硬坛创作的导向吗?

郑可春
看他们能否站得住,看他们都有些两面派的感觉。

曾如影
我也在尝试硬笔书“现代化”,感觉也很难,但也想继续探索下去。硬笔书法如果也想现代化的话,怎样来突破?或者说,是怎样的碰壁状态?

郑可春
“现代化”是一种思想也是从毛笔借鉴过来,但是不能脱离汉字的字型,艺术强调百花齐放,当然是可取啦。

曾如影
硬笔书法现代化最大的弱点就是表现手法有所限制。可利用空间太小。

郑可春
突破口是艺术的感觉下要有“硬”的气质,感觉是硬笔创作,而不是毛笔的简单复制。

曾如影
当然创作不能全盘的使用毛笔一套。

郑可春
是的,需要一个群体来研究和突破,但靠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也很累。

曾如影
参与的人也少,思考的人也少。

郑可春
当然创作不能全盘的使用毛笔一套,所以我前面提到硬笔精神。

曾如影
要有独立的硬笔书法精神。

郑可春
硬笔书坛总体感觉重创作,轻思考。

曾如影
创作时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创作很苍白。你所要表现什么追求什么,自己心里没个谱。

郑可春
不是不想思考,是因为浮躁的社会风气造成的。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整个大气候使人们产生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硬笔书坛,有这样的心理状态难以使硬笔书法家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和思考之中。

曾如影
也是个人的能力原因。因为从事硬笔创作的作者普通性文化水平略低一些。创作时往往还有某种功利性作祟。

郑可春
他们想方设法地出名,发表作品、出版字帖、办班获取经济利益、比赛中捞取名次、展览中取得风光……还有多少人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和思考中去呢?是这样的,因而我们希望政府来关注和支持。

曾如影
少有单纯的创作思考,更多是功利性的创作冲动。这是普遍性的表现,不只是硬坛才有的特性。很多地方的书协都不接纳硬笔书法委员会,何来关注、支持?

郑可春
是的,认为是小技,何足挂齿?所以硬笔人任重道远。

曾如影
你认为现在硬坛的创作趋势是怎样的境况?

郑可春
一个重写字的普及和传播,一个重艺术的提高和发扬,但事物往往不如人意;重普及来的快小孩喜欢妈妈买办法只好掏钱,小孩太重要了。

曾如影
毛笔书法表现现在更重于纯艺术性了,硬笔呢,还得分硬笔写字与硬笔书法这二块。

郑可春
重艺术的总要吃饭,物质是基础嘛,因而不够坚决,但欣喜的是游乐心得希望。硬笔还得分写字与硬笔书法,社会上的培训好多都是借硬笔书法的名用写字来吃饭呢。

曾如影
当真正的电脑时代来临了,人人手里拿着一台手提电脑,什么事儿就在键盘点击间完成。硬笔写字普及的意义还重要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郑可春
已经不重要了,除了签名的法律效率,实用基本上可以不需要了。

曾如影
再过十年的话,可能硬笔写字这块阵地就面临着灭亡的境地了。所以说,硬笔书创作就得艺术化。即使前面遍地地雷也要走。硬笔书法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郑可春
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内+外。内因:本身艺术性还没有充分的彰显。外因:缺少认可度。

曾如影
艺术性的开发还尚需要时日和人才来参与。有什么办法可以促进硬笔书法的认可度?

郑可春
“硬笔书创作就得艺术化,即使前面遍地地雷也要走。” 必须要走!所以硬笔人必须要动真格的了!但也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办法是有的,走向大众和社会。比如这次的中国硬笔书法杂志的大展运作方式就很好,先让大家熟悉你,认识你,欣赏你,有钱才肯掏给你啊,但估计还需要长的时间。

曾如影
在硬笔书发展过程中,前些年,组织的作用还是蛮大的。这几年来,组织的作用功能的弱化,使得硬笔作者分散作战。组织上没了凝聚力,促进了硬笔作者的自力更生。你认为硬笔组织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

郑可春
是的,几乎没有核心的组织,人们对心中的美好有些失望,但又不甘心,于是我曾想过建立民间组织。

曾如影
硬坛需要英雄,需要旗帜。但是谁是英雄谁是旗帜?谁人担当?

郑可春
硬笔组织现在的状态:有名分的没真正推动硬笔的艺术化进程;没名分的想这样做了,也真于这样做了,但又得不到认可,于是,话语权就留给民间了。

曾如影
诸候分割,战乱时代。

郑可春
这是机会的到来,硬笔书法的“秦始皇时代”终究要出来。民间报刊人网络人可间接地起作用。

曾如影
首先我们得向民间刊物的操办者致敬!是他们带动了硬笔书法的发展。你认为民间刊物作用有多大?

郑可春
民间刊物覆盖面(收视率)估计不太高,另外基金是主要问题,也是大家担心的主要问题。

曾如影
这也是制约民间刊物发展的核心问题。

郑可春
民间刊物的操办者绝对有责任心,热情非常高,期待有财团的帮助,那又谈何容易。中硬杂志走向社会很好,相信能够可持续发展。

曾如影
一个新的刊物的起步与发展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支持。在中国硬笔书法创刊之前,为什么民间刊物操办者,湖北邹慕白经营得这么好?其他人,甚至连“国营”的都经营得很差劲。邹的经营理念成功点是什么?

郑可春
邹慕白有商业头脑,用低价的报纸和大赛吸引顾客,当然也能保证报纸和大赛的质量。成功在于能继续养刊:通过编书和协会会员的发展。但大家没有怨言,口碑还很好,硬笔书坛需要这样的人。

曾如影
邹的成功点就是大家都能得益。你得名他得利,大家各得所需。你认为硬笔的报刊少了点还是多了点?报刊对硬笔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郑可春
益来自于报纸和大赛的基本公正度。民间刊物少了,没有多少竞争,哪有发展?中国硬笔书法出来了,中国钢笔书法也逐渐有彩页了。

曾如影
我觉得中国硬笔书法编辑思维上是超前的。书法报硬笔书法也不错。中国钢笔书法就有点落伍了。

郑可春
报刊对硬笔发展作用:宣传、推介、传播、发扬等。

曾如影
报刊推动硬笔发展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也就是说最容易煽情的法宝是什么样?

郑可春
报刊应该以什么措施来发展硬笔书法:不仅是发表作品和论文,必须掌握好话语权的导向和引导。也要兼顾实用性的艺术性。

曾如影
既要培养普及性的作者群,也得关注创作导向。

郑可春
最扇情:让读者激动,封面的钢笔字像美女一般!

曾如影
可春,你也挺逗的呵,我觉得硬笔报刊最煽情的莫过于大赛了。大赛能够调动大伙的创作激情,也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

郑可春
是的,因而目前阶段的报刊学术的纯粹性还不能太专一。

曾如影
你想对硬笔书坛“虚热”对症下药吧,总得要老编们点头才得以发布,审批手续太过复杂麻烦,而且“和平共处”在国人脑子里已是信条,老编们也还没老“晕”了头呢,谁会让你来“添乱”啊,此路不通也。在“非典浮夸”的笼罩下,你想在传统硬笔书坛有个无障碍的沟通渠道、绿色环保的沟通氛围,从而提高硬笔书法创作水平,推动硬笔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难呵!因为有了选择的余地,所以,我从2002就开始移情别恋到了网络空间,享受着网络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快乐——
在这里没有权威的威慑,用不着看别人的脸色做事,言论自由,你可以对硬笔书坛形形色色的现象自由发挥;
在这里没有因为创作水平的阶级而产生沟通的阶级,只要你愿意,爱就在你身边;
在这里硬笔网友还会无私地奉献真诚,无孔不入地提供义务劳动,保证批你个狗血淋头;
在这里更是“零马屁”的天堂,只要你一不小心“擦”了皮鞋,立马遭到赤诚网友的狂轰乱炸;
……
我自由我飞翔!沟通无极限!
这是我以前对网络的描述。我觉得网络是个好东西。所以硬笔书法作者也得网络化。你认为硬笔网络的作用大吗?

郑可春
大,宣传和监督。宣传:让地球人都知道硬笔书法。
监督 :

曾如影
硬笔网络将是硬笔的主导媒介吗?

郑可春
不会是主导,是先声。个人网站只能是小道消息,必须要有官方网站。

曾如影
硬笔既没官方组织也没官方网络。这就是尴尬的硬笔书法。其实任何一门艺术,真正的传媒话语权是非官方色彩的传媒,更多是因为有了官方而失去传媒的公正性和可信赖性。

郑可春
尴尬的硬笔书法,但有回到中心的可能。

曾如影
我觉得将来硬笔书法网络将是硬笔的最高话语权者。社会将发展成为无纸无笔的办公环境,当更多的人徜洋于网络,自然忽视了纸质传媒的存在了。如是就是纸质传媒的衰落。你也算是一个网虫,你认为你上网对硬笔书法学习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郑可春
了解信息,交朋友,激发作文的灵感。

曾如影
会带来什么负作用吗?

郑可春
有时感觉花了太多时间,双刃剑嘛,关键是自己如何掌握和利用。

曾如影
初学者上网,怎样从网络上学习?

郑可春
网络对初学者作用不是太大,当然如果网络有函授还是可以的,但遇到好心人也是可以的。初学者上网从网络上学习:找历代碑帖栏、函授栏、大赛信息。

曾如影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初学者更容易从网络上学习硬笔书法。年轻人一般都上网,很容易进入硬笔这个门槛,这里沟通交流也方便。当网络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当网络真正成为资料馆的时候,这里就是初学者的天堂了。

郑可春
键盘摸多了,笔法也就熟练了?如影真会逗。

曾如影
不是,是咱们的理解点不同。网络是个窗口,初学者可以从这里获取更的知识。键盘摸多了,可以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思维。

郑可春
知识还不如读一本书法史,当然是简明的,比如图说书法史。

曾如影
硬笔网络哪家经营得好些?

郑可春
中国硬笔在线做得不错。

曾如影
对。陈愁予是个有思想的人,是一个硬笔书法思考者。

郑可春
奉献者楼梯者,向他致敬!!!!

曾如影
你认为硬坛现在的理论研究是什么样的状态?

郑可春
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所以当前硬笔理论的匮乏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如影
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方向?

郑可春
真正的体系还没有,散兵游勇。而且游勇者也越来越少。

曾如影
“游勇”的整体文化素质也不高。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的方向?

郑可春
理论研究的方向:风格的提炼和指导、本体意识的加强、硬笔美学、批评的体系形成、发展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当然还有真正的硬笔教育 。可搞理论的人太少了,连老齐等都不搞了。可能是因为短期看不到效益吧,硬笔创作要抓紧,硬笔理论才能跟上啊。花的、大的,不能搞的太多啦。要注意本体硬笔书法的艺术特色啊。

曾如影
我觉得硬笔要从创作实践上得理论,这才有说话权,不能够纸上谈兵。

郑可春
创作没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是毛笔的复制,必须寻找硬笔书法本体语言。

曾如影
硬笔书法作者应该怎样来学习研究硬笔书法理论?

郑可春
必须有毛笔书法理论包括书法史的知识,还要有相关学科哲学文学等素养,当然自己必须要创作实践,不能纸上谈兵。创作的滞后导致当前理论的匮乏,同时热心理论的人也相对较少。

曾如影
什么原因造成?解决方法?

郑可春
重外表没内涵找不到硬笔书法本体的语言,用硬笔作品的内容(书法语言)来打动人。

曾如影
无论自己的历史有多么的辉煌,现在很多早期从事硬笔书法研习的人,都有意地回避自己曾经在硬笔河里淌过的历史,作为大学里的教师来研究传播硬笔书法,觉得有失身份吗?你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郑可春
没有觉得有失身份,我还专门开设了硬笔书法全校选修课。坚持的动力是热爱,源于硬笔艺术的感染力。

曾如影
除了硬笔书法研习者外,没人当硬笔书法家当回事,硬笔书法家职业化的道路可能性有多大?

郑可春
硬笔书法家职业化目前在社会上就已经好多了,不过大多从事硬笔教育,而不是艺术职业。真正的硬笔书法家还很少,能职业化不是个人说了算,要天时地利人和。

曾如影
硬笔书坛这个小圈子现在看起来很热,有人热于搞网站,有人热于参赛、有人热于办刊物、有人热于搞培训,有人热于搞联谊……这只是表面现象,甚至有人说这是虚热是泡沫现象。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以院校的眼光来看硬笔,这是什么样的场景?

郑可春
硬笔书坛的状况还年轻需要精神领袖,需要大众关心需要政府扶持。硬笔书法存在的前景乐观,因为她有感染力,不过大家还没真正觉醒、领悟,一旦来临,如毛笔书法一样生生不息!硬笔书法将来的图景只能预测:硬笔书法专业化。

曾如影
学校平时会以什么形式来激发硬笔爱好者的兴趣?作用大吗?

郑可春
比赛和展览。作用不大,因为大学生的兴奋点不在这。他们要文凭要拿学位,专业必须通过,英语四级必须通过,即使喜欢硬笔,也等到毕业后再花工夫了,当然也有这样的追随者,毕竟少数,我还劝他先毕业再说吧,饭碗要紧啊。

曾如影
大学硬笔教育也是碰壁状态?

郑可春
当然碰壁。我在师范中开书法和全校开硬笔书法选修课还是我自己争取来的。

曾如影
参与的人多吗?开展得顺利吗?

郑可春
书法是国粹啊,怎能断?!领导也就同意开了。中文、政治、历史、教育专业必开,其他为全校选修,每次总共近300人。

曾如影
学习效果好吗?大学校园,写好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还流行吗?

郑可春
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主流还可以,当然也有混学分的。大学校园,写好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已经不流行了,处于边缘状态。但写一手好字的男生,女生还是投以爱慕的目光的。

曾如影
你是否担心过,如果硬笔教育一再在大学滑坡,你这个书法教师会失业吗?

郑可春
钱学森说:搞什么都要艺术的因素,他向总理建议学校都要开设艺术课,有希望哦。

曾如影
你在大学里也常开展书法展览吧,你会评选腐败吗?你怎样来看待评选腐败问题?

郑可春
一般一年一次展览,绝对没有评选腐败,也没这个必要,以艺术水准为标准。

曾如影
你怎样来看待评选腐败问题?

郑可春
评选腐败是社会因素滋长和渗透的,如果你不受感染,当然完全可以不腐败;相反则……所以我很真实,自在如意,不违心,艺术滋养啊。

曾如影
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是公认的权威性大赛。

郑可春
是的,我也是这样认为。

曾如影
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评委都是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硬笔书法刚来潮时涌出来的名人高手来担当,有的创作水平早已向后转,有的已不在硬笔书坛上谋事,有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心有余而创作水平不及,有的创作思维迟钝僵化。。。。。已经举办了九届的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基本上都固定由这十来位评委指点江山,近期来大家都喊改喊换评委,你认为硬笔类的书法大赛评审制度和评委需要什么样的改革?

郑可春
从广度和深度。但我认为应该添加一些新鲜血液,让民众推举投票,但目前这样的年轻人不是太多。

曾如影
适当地添加一些年轻评委还是可行的。

郑可春
评审制度上一定要按字体来评选,并且必须指定评选的标准:有传统但必须要有硬笔书法自身独特的语言,这才艺术化。否则停留在写字、临摹、复制上,大赛也就没有意义了。评审制度:分字体,每体三位权威专家;当然标准要统一,必须量化,量化的前提是作品必须从硬笔自身艺术特点来设立。当历史到了这个转折的时候,当机立断,为了硬笔的未来,必须这样!需要一个赛前的宣传和培训。宣传用媒体,培训靠专家,各地派代表领会精神 ,虽然操作起来烦,但这是趋势。要不然,总是重复着错误,就更加错误,硬笔艺术必将淹没 。是要断子绝孙?还是要阳光普照大地?全由当局者来决断!

曾如影
现在很多硬笔书法研习者都是抱着以硬笔为跳板,首先突破硬笔书法然后吃“软饭”,转行搞毛笔书法。甚至很多从事硬笔书法事业的高层人物也是“骑硬望软”的心态,你是否也有这种心态?

郑可春
我本人没有这种心态,硬笔会同样精彩。

曾如影
你是硬笔书法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者,我想请你来客观地点评一下现在的硬坛精英。从阿中开始,阿中创作长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郑可春
事业才刚刚开始,不要争吵,先走路,回头再说话。阿中创作长处有“迷你裙”的外表。缺点:不纯粹,有点野化。

曾如影
彭洪顺?

郑可春
比较老实的创作,功力过人,需要灵感的垂青。

曾如影
熊伟?

郑可春
有才情,硬笔会跳舞,低调不张扬,硬笔需要他这样的人带动。

曾如影
陈克年?

郑可春
意态化,但用情不专。

曾如影
高甬春?

郑可春
民间书法的趋向,有敦煌味,是硬笔的好路子。

曾如影
朱勇方?

郑可春
才情功力绝对捧,只是目前他的主流是毛笔,不过相信他会回来的。

曾如影
潘现?

郑可春
年轻一代的偶像,温文偶雅,尚意中和的代表,是很好的才俊。

曾如影
李庆绿?

郑可春
浪漫主义色彩,近来态度暧昧。

曾如影
黄品功?

郑可春
中归中矩,不敢创新。

曾如影
孙光松?

郑可春
实力的象征,并知道如何从传统中走出,是位学习的典范。

曾如影
柳长忠?

郑可春
有历史的责任感,铁血男人,敬佩!

曾如影
邹慕白?

郑可春
华恣的舞蹈在艺术的长河里,何等潇洒!

曾如影
陈文轩?

郑可春
“米风”依旧,近来少见,只是常看到报纸上的函授启事,曾经是铁杆。

曾如影
严海南?

郑可春
选择是正确的。

曾如影
陈愁予?

郑可春
没有功利的平淡如水,历史非常需要有这样的人,历史会记住他。

曾如影
郑可春老师呢?

郑可春
唯有热爱!

曾如影
我不是精英,也请你批一下。

郑可春
思想意识的前沿,还不被人理解,但时机会来的!

曾如影
妙!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