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我国硬质刻画图画及符号发展探踪
孙敦秀

中国书法是对汉文字的规范和美化,有汉字才有书法,这是书法艺术的公理。然而,对汉文字的前身——硬质刻画工具创造的图画及符号的研究、发展探索,涉足者甚少,一些人只一味地认为刻画图画及符号是文字发展的源头,是书法艺术的远祖。好像刻画图画、符号的发展只是朝着文字产生的一条道路前进的。这只能叫做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刻画图画符号在和人们语言的结合中,它实实在在地划 出了两道熠熠光辉的轨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着,生生不息地呈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从遥远的原始社会,风尘仆仆地走到今日,它如此志矢不移,如此卓然不群,它是古代人留给现代人的一大笔精神财富,是连接现代人与古代人的一座知识桥梁和割不断的纽带。

古代先民们由于长期劳作和生活的需要,常把观察到和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居住的岩壁和食用的动物骨骼上,以达到记事和交际的目的,同时又是人们初识世界,来达到满足其艺术的需要或图腾崇拜之用意。这种刻画不但来得方便,而且也较为具体。一些专家便把这种有独特造意的刻画,认为是文字的前身,称为图画。起初的图画是非常生动而逼真,复杂而细致,其内容多是人或其它动物的形象为主,较直观而明了的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或一件事。也有人称其记事图画。1953年,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发掘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当时的人们进行这种刻画和已经刻画的各种骨版和骨骼,其刻痕画迹颇多,有刻的半圆形长沟或深沟等,这种有意义的制作,专家们认为可能就是一种记事的图画或图画符号。

记事图画的产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并与人类语言相结合,呈现着双重演变轨迹;但又有各自的独立个性,各自的特殊运动方向和各自的生命流程,虽相依携手,而又各自波涛起伏,曲折演进。同时需要弄明白的是,图画是文字的前身,但它决不是文字。文字源自图画,但它是读出声音的图画。它的第一条道路的发展是由繁复性趋向简约性,在记事图画王国里继续进行着完善工作。古代先民们对记事图画的创作都是经意考虑的,绝非随意刻画,任意造型的。这些记事图画或图画符号多是通过部落里少数陶工之手创作的,有的可能代表一个部落或一个部联盟的全民意念,时间一长,大家对这些图画较熟悉明了,慢慢地又对这些复杂的图画产生了简化的要求,陶工们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便削繁就简,用几根线条便勾勒出大概轮廓,使其明显地呈现出图画简化、象征化的特征。就其用途来讲,有的仍然是一种记事性质的刻画,也有的可能成为陶工或器物所有者的专门标记。如郑州商代遗址的陶器刻画,其造型简单,难以释读,据专家考证认为:有的仅是为了标注特定的事物而做出的记号,与后来文字的发展并未完全纳入一个系列,他们继续保持着自己原有的本质和传统并作为一种信息语言,一息尚存的发展着,和当时呈现艺术性的甲骨文有着明显的分道扬镳的发展趋势。但因当时人们极注意刻画图画向文字方向的发展和使用,对刻画图画在自身完善方面注重不够,在研究上存有一定的误区,在文字上少有这方面的记载。再加上使用范围的缩小和运用的局限性(多用于族徽、花押和陶器或其它器物的标记、记号一类),在历史上始终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引起世人的注重,其吉光片羽,只能从一些地下出土文物中得到证明,但仍少得可怜,这样多多少少造成了对记事图画及图画符号在自身发展领域研究工作上的空白点和模糊点。放眼当今社会上图画符号(也可称图形符号)的研究工作及广泛运用,来追朔它源源不断的发展历史,不能不给我们许多惊人的启示。

人类发展到当代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及时掌握信息,快速掌握情况和迅速处置的事情很多,因此,在现代化社会中需要借助图形符号,指导人们的行动,提醒人们的警觉或给人以警告,避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情况及危险事故,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图画符号和运用文字相比更具有直觉性、鲜明性,便于信息的传递。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特殊的地域内,甚至一瞬间,一咫尺提供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相当及时的信息,这对于需要及时掌握信息,迅速反应和采取措施的事情来说,图形符号完全可以起到文字或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有效作用,而且这种符号已广泛应用到各行业,并为国外运用和发展。

君不见,公路交通标志中较明显的连续弯路标志,在一三角形框内划一连续转弯的黑粗线,涂一醒目的黄底色,一般设在路段前的适当位置,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前方路段将是连续转弯道路;如1995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自1996年5月5日施行后,公共场所贴挂的禁烟标志就是标准化的禁止吸烟图形符号。在一红粗圆圈内,画一支黑色的燃烧烟卷,在其上从左上往右下方向划粗红斜线,即表示该场所严格禁止吸烟,以防火灾、污染空气等。既使在军事上的应用也屡见不鲜,大都和原始的记事图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其军队标号特点之一的象形图形,就是以实地实物和平面或侧面形状相似而绘画而成的,如空降兵、汽车、飞机、 铁丝网等,只用几根线段便勾勒出大概轮廓,使人一看便知,一见便晓。再如地形学中的符号图形,如亭塔、烟囱、道路等也是按地物的侧面形状制定的。这也是一种简单明了的勾划。总之,图形符号形象直观,简明醒目,易记易懂,一个简单的图形标记,无需讲述太多的道理,便能使信息得以快速的传递,可使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今天,图形符号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和部门,诸如工业、农业、军队、交通运输、环境卫生、劳动安全、以及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可以说它已成为现代化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字难以取代的信息。其发展趋向正拓展出更广阔的领域。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也大量使用着,并逐步走向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均建立了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规定了一批标准图形符号,为世界各国所广泛使用。我国也专门建立了“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制定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化图形符号。这些符号尽管脱离了以前图画符号的那种古拙、粗简、稚趣的原始美,但无疑和记事图画有着陈陈相因的关系,并得以较大的发展,它代替繁琐的文字材料,弥补文字不易说明复杂情况的作用仍不可低估,它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建设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信息,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记事图画发展的第二条道路是由象形性趋向符号性,在蜕变的道路上不断丰富新我。我们的先人们在这一时期还不知道使用文字,然而已经懂得使用图形来表达、传递或保存信息,但时间一长久,由于它内容含量有限,含义也难以表达确切,远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便在简约的基础上,把原来形象的图画简化成为一定的符号,特别是一些鸟兽类的字形更符号化、线条化、匀称化,距图画形象更远,有的甚至产生了讹变。时间一长,人们也就知道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了,于是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渐通行开来。这样图画就渐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描绘,而变为事物的一般意向的代表,可以拿它所代表的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使符号与语言中的词经常联系,于是就有了固定的职能,(即这一个或一组图形专指这一词)于是慢慢的就出现了以符号结构为特点的原始文字。这就是汉字雏形,其伟大创造性是不容置疑的。它的产生不但意味着文字的问世,同时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追求美的向往。

记事图画挣脱自身的束缚,朝着文字发展的大道迅跑,表现出了强烈蜕变意识和再生追求,这当始于与文字起源的考古材料——陶器上面,于陶的制作有着直接的渊源,并与陶的遗存而流传到上万年后的今天和永久的将来。这种有意义的制作,不仅成为人们实用的生活用具,而且其上可刻画较多的标志着人们广泛用于交际、记事与图案装饰功能的符号和图画,成为人们创造文字,创造最初艺术美的载体。

从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符号来看,我国境内某些文化遗存的陶器出现的符号,均是由单体向成组方向发展的,而且刻划的数量要比绘写的多,刻划工具为竹、木、石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原始硬笔所为,绘写则是软质工具所作。这说明当时硬质刻划工具比软质书写工具的使用频率要高许多,硬质刻写工具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可以说硬质刻写工具为我国文字新纪元的诞生立下了赫赫功绩。其分布地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遗址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诸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大溪文化、良渚文化、小河沿文化、西樵山文化和红山文化、马家窖文化、屈家岭文化、河渡文化、马家镇文化以及夏商时代二里头文化,藳城台西陶刻,清江吴城陶刻等,都曾出土过精美的陶器,其上均有许多刻符。和刻画图画相比,呈现明显的区别,这些刻符笔画同真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许多文字的字形相同或相近,正如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载“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这些刻划符号其线条简单,组合均衡,刻痕劲利,布局简繁有致。古朴中呈现出朦胧的思想,稚拙中透露着混沌的情趣,原始艺术美由此而生、它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实用需要,而且也唤起了人们的审美感受,造就了我国汉文字勃勃生发的萌芽阶段,促发了我国书法这个独特而古老艺术缘起的前奏。并由此延伸至秦汉王朝时期,共计二千余年的历史,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接踵而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诸体皆备,为我国书法艺术进入繁荣昌盛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在中华艺术舞台上仍不断扬波起澜,以其深蕴的精神魅力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影响),眼望这书法艺术的燎原之势,正是我们聪明的古代人播下的刻画图画和符号的火种所致。

纵观我国众多的刻画图画和符号,可以看出其创造的历史之长,使用地区之广泛,发展路途之艰难,同时也反映出了它们的产生,决非一人一代的创造,而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观察、思考和创造,并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才创造出这惊人鸣世的妙制佳作,尽管简单而又混沌,尽管借助摹仿而又离不开实用的目的,在产生实用价值的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程序的审美情趣,她已经在混沌中透出了审美的光辉。并沿着两条道路走向了各自的自由王国,图形符号的发展前途无量,文字道路的前景灿烂辉煌。通过简略的叙述原始刻画图画及刻划符号的锲刻和艺术风貌,正是为了让诸多人们认识了解其发展有着自己的传统性和规范性,有其绵绵不断的连续性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变异性以及它们的血缘关系。为当今图形符号和书法艺术,特别是硬笔书法艺术找出它们的活水源头。我们不能不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以原始刻划工具和刻划载体相结合,而创造出的这些图画和符号而自豪,它们的产生,可说如同马克思、恩格斯称叹的“荷马史诗”一样,为人类童年的作品。

本文连载《九州书画报》1999年3月第227期、230期
来源:《孙敦秀硬笔书法理论文集》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