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硬笔书法教育应成体系
任平

中国硬笔书法近二十年来的生息繁衍,虽潮头时有涨落,却始终在成长着、发展着。时至今日,不但硬笔书法的爱好者、学习者已成亿万大军,在这一领域潜心钻研,获得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丰硕成果的人,也遍布全国各地,不下成千上万。人们在硬笔书法这一随时“拿得起.放得下”的轻便的、极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中.获得了书写便利,书写愉悦,促进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提高了文化紊养和审美情趣等种种好处。所以,硬笔书法虽在艺术大殿堂中并不十分起眼,硬笔书法虽仍被许多人视为“小技”,但它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它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对人们精神情操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当然,作为书法的一支,它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起的作用虽不被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但却以非常通俗的形式深人人心,这一点也是理应获得充分肯定的。

认真地总结这二十年来硬笔书法活动的经验,使这一艺术品种在创作上、理论上逐渐具有学术的品质,从而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升华,逐步建立起硬笔书法“学”的体系.是每一位有学术责任感的这一领域的涉足者应该去努力尝试的。硬笔书法学不是也不可能靠一二位书界人士来建立的,它要依凭广大圈内人士的群策群力。硬笔书法学也不是一颗能一口吞下的大枣。认真的有效的研究应该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尤其要注重对部分课题的研究。

硬笔书法教育问题应该是整个硬笔书法学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无论是技术还是思想,都要通过教育手段由前人传递给后人,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在几千年历史中为长江后浪推前浪,蔚成大观,始终离不开书法教育在其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在三千五百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可以发现师徒传授的痕迹,汉魏时索靖、卫铄乃至王氏父子,都看重笔法继承。唐代设立书法博士,历代都将习书作为文化教育的必需项目,而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撰写的技法心得和教材,更显卷帙浩繁,大大有惠于后代的书法教育。试想,没有古代书论中大量的技法提示,没有经大浪淘沙般留存下来的精湛的法帖,我们今天学习书法能那么方便、从容吗?

将书法教育仅仅理解为书法技法的学习,是片面的、有害的。书法教育应分为两个方面:一、书法的教学,它包括技法的教学和理论的教学。我们在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比较侧重于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可以为一个初级的培训班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它包括基本笔法的训练和对楷书结体的把握,训练的书法可能是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多少字的临摹并由教师讲授示范技法要领;而对于一个创作提高班来说,教师则要讲授创作方面的理论,并针对每位学员书法创作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点评。二,因为是书法教育,还要关注“育”的层面,即强调井强化书法在美育、人文精神的熏陶与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对于从事书法教育的人来说.一方面,面对的是“书法”这门艺术,一方面,是面对着学书法的人。因此,对于书法教师,不但要了解书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所有内容,以及你所涉及的那个教学层次的各个教学环节,还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能够接受什么,怎样让学生不但从书法学习中获得技法水平的提高,也获得有关的知识,并通过领悟这门艺术.体验与实践这门艺术,提高精神情操和人文修养。书法教育的概念如上所述,硬笔书法教育作为书法教育的一种,亦应是如此。

中国硬笔书法活动近二十年开展得极为普遍,其“热”也早已形成,但从学术的高度和教学规范的角度来说,硬笔书法教育的状况并不十分令人乐观。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硬笔书法教育的面很广,但层次不高。普遍的情形是,在学校里,硬笔书法教育是中小学识字教学的附庸,在杜会上,是零零散散的少儿培训班或成人业余培训班。教的内容和方式,是以常规式的临摹为主,很难见到有创作方面的培训和理论研讨式的学习。二、至今尚缺乏成系统的指导性教学理论,即没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法,没有体现各种层次的教学计划。不能否认各地陆续编著过很多教材,但这些教材一般是大而统之,以初级技法训练为主,既看不出一定的救学理论,也未区分教学层次,更缺少创作方祛的指导和必要的文化知识的介绍。三、教师本身素质有待提高。中小学虽然有写字课,书法课,但大部分学校并不是由专门的书法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学任务的,而由一般的语文教师来承担。虽然这些语文教师可能在读师范时也经过“三笔”字的训练,但字真正写得好的,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毕竟是极少数。没有经过书法教学的专门训练.甚至自己连基本笔法都过不了关,就自以为是地匆匆上阵的“书法教师”大有人在,这实在是误人子弟。更不可容忍的是,个别人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心理,网罗不够水准不够资格的人为教师组成业余培训班.一心谋利、贻误学生、糟蹋书艺,更是应严格杜绝的。

一方面中国硬笔书法已经非常普及,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大量地涌现,一方面是硬笔书法教育还未形成体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这似乎是十分相悖的现象,但这也正好回答了为什么硬笔书法至今还停留在一个不太高的非学术层次的疑问。这是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而尤其是同时承担硬笔书法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应该理清认识并逐步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硬笔书法教育应该建立科学的体系,这一点已不容分说地向我们提了出来。

凡建立某一艺术门类的教育体系,必须首先基于对这一艺术的特征的认识。人类信息交流的媒介,大致经历了语言阶段、文字阶段、文字与非文字符号结台阶段。语言阶段人们只能口耳相传,交流和传播的范围和时段都非常有限;自从有了文字,人类的生产生活经验可以传之久远,文明社会的步伐越走越快;现阶段的信息交流,文字仍然是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但由于电脑和其他科技手段的运用,非文字的信息交流介质已占了相当大的份额,故可以称为“文字与非文字符号结合阶段”。中国人在文字阶段不但创制了汉字,而且赋予汉字书写艺术的品格,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而现阶段虽然电脑使用越来越普遍,汉字书写的机会在相对萎缩,但毕竟用以交流信息、传播知识的主要介质仍然是汉字,只要汉字仍然在我们周围,我们每天要看它,要用它,我们就一定会要求它是艺术的,是令人愉悦的。何况我们还不可能脱离书法。汉字书写带来的丰富感受和汉字书法独有的艺术魅力是任何其它民族的文字都不可能与之比拟的,这样一种我们民族独有的好东西为什么要丢弃呢?科学技术的拥有和利用使得“地球村”里更增加了诸多的同一性,而人类精神家园的繁荣却要依凭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硬笔书法其实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的延伸,或者说是书法艺术在书写工具发生变化的现当代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按照艺术分类学的归类,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层次视觉艺术——抽象造型艺术——书法艺术(由于线条的不可递性和书写的有序性又具有一定的时间艺术特征)——硬笔书法艺术。有了对硬笔书法的基本定位,我们在开展硬笔书法救育研究时,便可参照毛笔书法教育,同时也注重硬笔书法自身的特点。

中国的书法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古代书挂教育的状况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与识字教育相结合。识字的同时练习写字,也就是初人书法门径。私塾是童子接受文化知识的最初课堂,私塾先生一般以自己手书的字让弟子临摹。在这里,既难以见到名家碑帖.也谈不上专门的书法教学程序,最多只是借助“永字八法”和九宫格讲解用笔和结字罢了。二、与科举考试相结台的书法学习和书法水平考核。秦汉时选拔文职官员,要看是否“善史书”,有些善书者能通“八体”,这当然是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的。唐代在弘文馆开设书法课,以教育贵族子弟,培养青年才俊。六种博士,书法即为其中之一。唐太宗命冯承素等勾摹《兰亭序》多本,供子弟学习,更是一个倡导高水平书法教育的典型例子。明清虽要求写“馆阁体”,但也足见书法功夫在科考进仕中所占的地位。馆阁体虽然死板,但写得如此一丝不苟,所需何止十年冷板凳的功夫!三、名家传授弟子。王羲之曾求救于卫夫人,卫家笔法又来自索靖;而王氏一门代代相传,出了不少大家,又更不用说了。颜真卿书法亦得家学渊源。文征明不但父于善书,而且收弟子数百,赵孟頫一家之人皆成书家办是佳话。总之,古人成书法名家者,无不有名师传授,得高手指点,加上自己的悉心钻研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方有不俗成就。当代书法教育的状况又是怎样呢?我们不妨分析为四个层面:一、结台识字教学的写字教学,这主要在小学阶段完成。正确的书写方法其实也就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截然的鸿沟。二、初步了解书法基础知识和初步掌握技法的中等教学。这一般在中学阶段或普通培训班中完成。三、为培养普通师资的高师书法专业和培养具有基本创作、教学能力的书法本科。这两部分教学的目的,已经是指向书法专门人材(创作的和教学的)的培养了。四、能从课题研究及有较好创作能力的研究生教学。这里当然还有层次上的高低——硕士生、博士生。博士生则有更高水准的研究任务。这部分教学目前在我国还只在少数有条件的高校中进行。综上所述,我国当代书法教学已明显不同于古代,它已基本纳入与世界接轨的新型教育体制,当然仍不排除有少量私家传授的情况存在,而且以普及提高结合的视角去看,专业化的教学与业余教学都普遍存在,专业和业余是二支各有特点、互为补充的队伍。

那么,硬笔书法教育又怎样参照毛笔书法的教育,同时注重自身的特点呢?其实,前面提到的当代书法教育,其中已经包含着硬笔书法教育的状况。如果将硬笔书法教育划为技法教学和相关知识修养的提高二大块,似乎可以罗列队下教育的要点技法教学部分,一、应该对毛笔书法的技法有基本了解和把握,尤其是与硬笔书法关系上相对更为密切的楷书的笔法、结构和行书的写法有所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毛笔书法乃硬笔书法之母之源,毛笔书法技法的掌握,好比硬笔书法有了足够的“本钱”。二、硬笔技法的训练,这部分的训练要强调硬笔的特性,通过认识毛笔硬笔的区别来充分表现硬笔书法的特征,强调培养硬笔书法的造型能力。三、创作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临摹名家作品来体会风格形成的技法要素,通过自己经营创作来体会技法展现艺术思维的过程。相关知识修养的提高这一块,应该包括:一、对书法史的了解,这包括对传统毛笔书法史和硬笔书法史的了解,当然,前者内容宏富,也是了解学习的重点。无论毛笔还是硬笔,都应侧重了解风格流派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这样才能把握这门艺术的发展脉络。二,名家作品的赏析。这部分也要毛笔与硬笔相结合,应该以作品的技法表现特点和营造的意境等多方面去剖析,当然也可以适当介绍文字内容和文化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增长知识。三,文史知识和艺术理论的教学。学书法的人只练技法,最终只能沦为写字匠。古今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有学问的。书法写到后来就是比学问、比修养。书法讲究一个格调,这格调来自书写者学问修养的真实流露。所谓文史知识和艺术理论的教学,主要应该是:古代诗文和当代优秀语文的研读,中国文化史的了解,中西艺术理论和美学知识的了解。当然,为了提高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涉及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别的艺术门类中生搬硬套某些形式,主要感受艺术作品的韵味,体验意境,品味出一些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东西,这对硬笔书法艺术的创作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当然,硬笔书法教育仍然应该是分层次的。上述的几项教育要点,并不是在每个层次的教育中都要参用。如果教育注重的是“实用”,那么应该在第一块“技法学习”上多下功夫,尤其是“硬笔书法技法训练”这部分应该占较多的教学份额。但有关书法史和艺术理论的主要知识还应适当介绍。如果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作意识的人员,则要强调“艺术”的方面,对创作理论创作方法要详加介绍,技法教学中要强调造型能力,鉴赏方面则要善于对各种风格进行品评。文史知识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在教学中可能只是入门引导或选择性的讲解,所谓文化涵养的提高必然是包含了课外的、长期的学习修炼。

涉及硬笔书法教育的相关领域其实是很多的,侧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等,此处不可能一一涉及。本文着重强调了硬笔书法教育应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至于体系本身.并不是一篇小文所能提出的,还有待于系统的总结、研究,并要依靠群策群力。

原载《中国钢笔书法》2003年第6期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