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料信息 > 经典书风·首届中国硬笔书法主题展
入展名单
  • 成人组:(85人)
    万双全(湖北) 无 达(重庆) 王 维(江苏)
    王洪宇(吉林) 邓大强(安徽) 王冠军(黑龙江)
    王剑锋(湖南) 卢少武(深圳) 兰廷文(河北)
    叶亦斌(浙江) 冯岽智(河南) 张旭健 (福建)
    朱勇方(浙江) 孙化海(吉林) 刘文辉(黑龙江)
    朱玉华(四川) 刘瑞华(四川) 朱燕霓(深圳)
    许海泉(福建) 刘贤斌(湖北) 吕继武(广东)
    苏 宁(江苏) 苏显双(吉林) 何 超(江西)
    张 波(陕西) 张洪涛(重庆) 李卫森(河北)
    李中山(安徽) 张胜华(湖北) 李庆绿(广东)
    李正伦(山西) 陈 捷(广东) 张阿五(江苏)
    张玉波(湖南) 吴良安(上海) 张文海(河南)
    陆舍无(湖北) 陈豫宁(辽宁) 杜伟国(江苏)
    邵泳中(江苏) 杜鹏飞(安徽) 陈舟波(浙江)
    吴大松(湖北) 张小平(云南) 陈 伟(浙江)
    吴 峰(吉林) 何海霞(深圳) 邱云斌(福建)
    周 吉(湖北) 杨 剑(江西) 周继中(安徽)
    金有艺(江苏) 金光哲(吉林) 金林生(浙江)
    郑明耀(浙江) 胡 伟(湖南) 胡 奕(江苏)
    胡 兴(湖北) 钮利刚(浙江) 郝 军(天津)
    柯翰文(安徽) 贺东祥(浙江) 段瑞明(四川)
    柯金胜(深圳) 徐正秀(辽宁) 倪俊冬(吉林)
    袁向阳(广东) 高甬春(浙江) 徐 勇(四川)
    徐秀康(四川) 袁绍明(湖南) 唐平甲(安徽)
    黄文泉(湖北) 黎德良(广东) 彭少云(四川)
    谢瑞成(湖南) 谢继东(浙江) 谢岸斌(浙江)
    雷超荣(香港) 路鸿峰(陕西) 蔚陆军(河南)
    潘 现(浙江) 潘汉平(湖北) 颜学军(湖北)田景春(黑龙江)
  • 少年组:(15人)
    丁宁平(10岁) 于一晨(8岁) 孔 韵(10岁) 方 玮(9岁)
    许江明(12岁) 朱晓彤(12岁)刘任婕(9岁) 李紫玥(9岁)
    陈宗瑛(13岁) 陈泽奇(11岁)范佳乐(13岁)倪成达(10岁)
    童金珊(10岁) 董 超(13岁) 蔡侃琳(13岁)
经典书风·首届中国硬笔书法主题展综述
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钢笔书法报》、《绿天硬笔书艺》、九月书社、《硬笔书法天地网》、《中国书法家网》、《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中国硬笔书法论坛》等十余家单位联合协办的《经典书风·首届中国硬笔书法主题展》自3月初征稿以来,受到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的关注,短短两个月,收到应征稿件2千余幅。
此次展览有四个提倡:1、作品既要有传统功力,又要有现代感,发挥硬笔特性。2、提倡小而精的作品,作品不折叠,强调原作的观赏性。3、作品要有装帧,使作品锦上添花。4、作品要巧妙用印,尤其是闲章,使作品更趋精美。此次展览拟定主题:对功力的一次检验,与创新的一次接触,向经典的一次冲刺。
5月10日——11日,由潘现、郑明耀、张玉波、周继中、高甬春等五人组成的评委会对应征作品进行初评、复评、终评,评选根据此展的特定主题和要求,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考虑到此展的目的是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新动向,大展不设等级,共评出入展作品100件。对于很多创作能力较强但在装帧、用印方面不足的作品也未能入展,这是和以往比赛不同之处,此次评选更注重传统功力与现代感的结合。
大展的全彩报纸和《精选集》正在编辑中,近日将面世。

(高甬春)

经典书风主持人聊“经典书风”
郑明耀:
1874年3月25日,以莫奈、雷诺阿、西斯莱为主要成员的“无名画家”在摄影师纳达尔工作室举办画展。莫奈的《印象·日出》在这次展览中面世。当时,一篇署名路易·勒罗瓦的评论说《印象·日出》是“毛坯的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正是莫奈打破常规,以变化莫测的光和色来展现绘画美,而开创绘画革命。展览一开始不被世人认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这次借助摄影工作室展出的印象画展,终因不断发展的摄影技术而逐步获得承认。
摄影技术的推广,让绘画的目的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画家们便找到摄影技术无法表现的领域,重新确立绘画的意义。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惊人的巧合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用硬笔诠释传统的书法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电脑打印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丧失了规范的抄写汉字的绝大部分机会。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不以展现汉字的规范性为主体,而是以汉字的点画结构为形式,展示书法艺术空间构成上的审美内涵。
这即是我们此次展览的“主题”。

周继中:
经典书风的倡导是在一个很大的包容环境里提出的,总策划高甬春先生此举无疑有力彰示硬坛新的概念化品牌的打造。走过这20多年的硬笔书坛,由狂热到冷静,由传统到个性,纵观那些纯古典的写意的张扬的都没有给时代的延伸带来太多的回味和咀嚼,在这样的经济冲刷调和的兰色文化背景下,将经典与主题的提出,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是对硬笔书法的一次重新造血,摈弃一些不和谐的人为制造的所谓“正宗”,剪除被虚无浮躁带来的所谓“流行”,重新把硬笔的经典确定在一个适当的高度,并把模糊的理念调整成一些清晰的可行的可参照的自由标准度。学术主持,苛刻条件其实也是这次展览一种新的宽容和严谨,年轻的新思想幕后操纵者更多的是为了生产她的新鲜养料,让其在自然发展中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此次经典书风首届中国硬笔书法主题展的推出,我想也是大家想看的一台具有划时代的经典好戏!

李庆绿:
去年在杭州,我和甬春、继中等会于西子湖畔,趁着夜色畅谈硬坛快事,一致商定明年联手开展活动,实现理想。我们都有对硬笔书法难于言表的热爱,但是,当热爱转化为行动,具体到办一次硬笔书法主题展的时候,这种热爱就脱离了个人的偏好,而需要求助于公心——没有公心的人,不配做任何艺术活动。因此,作为参与者之一,我愿意声明:我们将通过有效的工作,挑选出真正优异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硬笔书法的敬意。在这样一个市场引导一切的时代,硬笔书法经典已经成为一种梦想,而表达这种梦想的机会是如此之少,每个人都应当珍惜。况且,许多时候看起来是我们在为硬笔书法付出很多,其实更多的是硬笔书法在丰富我们日益贫瘠的内心。
硬笔书法的真正品质应该是自由、独立和创新。因此,这次主题展,我们将特别留意硬笔书法中新的面孔、异质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艺术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的成功取决于你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主题展,倡导一种时代精神,一种在经典基础上的创新意识。这就是所谓的硬笔书法创作的难度——它既有精神的难度,也是技法的难度,难度意识可以使一个人谦虚,难度意识也可使硬笔书法家的创作不再徘徊于自己的过去,而是会竭尽全力寻求新的突破,硬笔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他还是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希望“经典书风·首届中国硬笔书法主题展”,成为这样一个有理想的硬笔书法艺术活动——至于能否达到这个思想,那就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左右的了,因为主题展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硬笔书法家为我们创作了什么样的精品。

贺东祥:
硬笔书法从萌芽到现在已走过了二十余春秋,从当初的幼稚到现在的逐步成熟,完全归功于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的热情与执着。然而,硬笔书法无论从笔法和表现形成上毕竟有它自身的局限。
从目前的现状看,还有不少的同道中人,盲目跟风,以至于以模仿,追逐当代名人的书风为能事,对传统的东西吸收得太少,实在可惜呀!而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些有势力、有名气的硬笔书家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好利用装帧形式这一纽带来提升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无法真心体现其应有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我想,只要是好的、美的,能够愉悦身心的,我们都要热情的接纳。
所谓经典,也就道出了学书的主流,试想,认何一门艺术如果离开了传统经典的作品作支撑,那它还能茁壮成长吗?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与时俱进的美好时代,我们有义务为这个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富传统功力,又能体现其时代审美特色的佳作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硬坛中人要不断地学习古典,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传统功力,使自己的作品在创新的基础上体现出深厚的传统功力来。我想,这也正是经典书风展的主题吧!

张玉波:
“经典书风”展是一次适时宜的展事,通过主题性推动,定会对硬笔书艺创作带来积极影响,讲究书法艺术中各元素的高标准、严要求、使作品更有时代性,展示效果更好,也会形成强烈的导向性。
展事的成功举办,会发掘一批艺术创作新人;作品集的面世,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应。各大媒体的支持,也反映主办单位在硬笔书法界极强的号召力。

高甬春:
此展有两个切入点,其一“经典”,在征稿启事中有这样的诠释:“对功力的一次检验,与创新的一次接触,向经典的一次冲刺”。我们认为,硬笔书法必须走精品化的道路,它必须有传统的功力,有创新的能力,有精品的意识,作品要有用笔,要有结体,要有章法。现在,我们提出,还要有色彩、有装帧、有特色、有想法,这样的作品才更有价值,有生命力,创新是一种智慧,书法的内涵加上各方面资源的集成,才会有精美的,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的佳构;其二“主题展”,硬笔书法界的大赛不少,圈线的、被骗的、嘈杂而喧器,那具有学术含量的比赛多否?为推动硬笔书法向某种先进、开创方向发展的赛事多否?实为不多,“主题展”由此而生,我们的主题是搞有个性、精品化作品的展览,不是普通书法技法展览,它要求是技法和其他可挖掘的艺术效果的完美结合,写作品是探索,看作品是享受呀!这个主题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继续深化,延续开展“经典楷书”、“经典行书”、“经典隶书”等单项展览……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