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团机构 > 沐风行
沐浴在书法网络的春风里——记沐风行网际研书室
英 涛

我是在今年暮春时候,于网上搜索书法网站时,误打误撞来到“中国硬笔书法在线(http://www.yingbishufa.com) ”的。然后,才知道了“沐风行网际研书室”——这个今年初成立的硬笔书法组合,活跃在网络版的“硬笔书法沙龙”里。“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的交流气氛很好,大家都是思想活跃、无拘无束的年轻人。没过多久,我就和论坛上的朋友们厮混得像邻家的兄弟姐妹那般亲切了,对“沐风行”诸君的了解也渐多起来。

2003年1月1日,组合初创时,成员有:陈利军(陈愁予)、沈飞、冯勇、陈泽忠、荆霄鹏、何海霞、荆隆(编外)七人,后来罗云龙、刘传培、颜晓军、谭文选、陈立雄、王亚雷等六人也加盟到组合中来。2003年3月,他们从向森先生手里接过了这个硬笔书法网站,并把它营造成了全国硬笔书法爱好者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同时利用这个平台,他们也逐渐丰富了自己。

一个组合能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靠实力来检验。“沐风行”组合里大部分成员的作品频频在各知名专业报刊发表,并且在“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绿天杯”等权威赛事中屡创佳绩。在这些殊荣面前,“沐风行”诸君是冷静和清醒的,他们似乎更愿意对书法本身,比如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等各种课题做一些理性思考和分析。对自己的艺术孜孜以求,“斤斤计较”;对很多名利场中的事情,只是莞尔一笑,身外置之。一日,跟他们成员闲聊,听说《青少年书法报》要介绍“沐风行”,他们中有几位我认为水平已经比较高的成员竟然迟迟拿不出稿子――原因是对自己的东西不满意。我笑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其中一位调侃说:“那当然,不该露脸的时候,就不露。”成员颜晓军(曾在“文华杯”等赛事中多次获高奖)认为自己现有的作品缺乏新的理念来支撑,于是这个“ 沐风行”里最有灵气的小伙子,竟连2003年三个权威的硬笔大赛(“绿天”、“文华”、“中钢”)一个也没参加!但看到他最新的作品,则从笔法到形式,皆蕴涵着别具的思想,同时反映出深厚的功力(另据我所知,主持人陈愁予也是这样一直在埋头磨刀)。我很佩服他们这种用作品来说话的踏实风格――欣赏他们的作品,总能让你眼前一亮。我想,用自己的作品打动人,肯定是他们追求的最大享受吧。

这群年轻人,把书法这种砚边小趣当作一门大学问来苦苦追求,其精神,从组合名称中的“研书室”三字便可见端倪。他们定位于网络组合,成员天各一方,几乎都没有彼此见上一面;但借助着网络的便捷,成员之间可以非常方便的在论坛和QQ上交流书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一班年轻人还能不计名利,静坐书斋中、电脑前,埋头于残碑故纸之间,往来于因特耐特之上,寻求艺术的快乐,真是难能可贵。我曾问过,当时为什么取“沐风行”这个名字。他们说,如沐春风,不好吗?我点头称是。这个名字让我不由得想起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名句“惠风和畅”,那样的一个三月三日,兰亭雅集,群贤毕至,曲水流觞,谈文论艺的场景,不知令古今多少风雅之士心向往之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沐风行”乃是借着书法网络渐起的东风,不仅满足于一个三月三日的盛会,他们是日日可雅集了。

当然,他们并非只图在网上高谈阔论的一时之快,要让组合态势良好的长期发展下去,除了要有好的艺术思想来支撑,还应该有严密的组织和发展方向。“沐风行”组合有着很好的凝聚力,成员除了有出资支持网站建设等义务,还各有各的分工。他们在成立伊始即制订了一些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比如:当前要齐心协力,编辑出版《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年鉴》……一项一项的工作,都求务必做得扎实。

而在我的眼中,自“沐风行”成立以来,为硬坛做出的最实在的事,是把“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网站经管得风生水起。他们以网为媒,以书会友,不但引来了潘现、邹慕白、高惠敏等名家,抓住了全国各地书法爱好者的眼球,还把美国、加拿大、澳洲等海外的网友也吸引了过来。并且他们的网站,竟然使很多久违硬坛的老硬笔健将,重新“跨上战马”,令网站的点击率一再飙升,几次升级还是常出现在线人数太多而进不了论坛的情况。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沐风行”,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有着蓬勃的朝气,虽然还不能独领一代风骚,但有着何满宗、郦一平顾问,齐玉新、吴一桥、张敏、潘峰、肖华等艺术指导这些书坛名家的呵护和支持,相信他们定能沐浴在书法网络的春风里,开拓出一片全新的、更广阔的天地。

英涛:女,自由撰稿人,水一方硬笔书法组合预备成员。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yingbishu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